摘要: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排排高耸的玉米秆被采收机“吃进”车厢,粉碎的秸秆随即“吐出”,鲜食玉米穗则被留在了厢体内,待采收完成后,集中运送到分拣处……为进一步推广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集成成果,促进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0月31日,市农技中心与上海天际生态农业有限公...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排排高耸的玉米秆被采收机“吃进”车厢,粉碎的秸秆随即“吐出”,鲜食玉米穗则被留在了厢体内,待采收完成后,集中运送到分拣处……为进一步推广鲜食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集成成果,促进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0月31日,市农技中心与上海天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中久村浦多收合作社种植基地联合举办上海鲜食玉米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会。这也是本市首次尝试机械采收鲜食玉米,试验成功后将有望实现鲜食玉米生产“机器换人”。
记者在观摩会现场看到,这台智能仿生型鲜食玉米采收机装配了模拟人手采摘的立辊仿生摘穗式割台,可实现柔性无损摘穗,能提高鲜食玉米果穗的商品性。同时,通过采用橡胶皮带式果穗输送的方式,能最大程度避免果穗在传送中受损。仅用一台机器就能够一次完成摘穗、输送、自动卸货作业等工作。此外,履带式底盘因能适应各类复杂恶劣地形,在雨季泥泞地块也能正常作业,有效解决了鲜食玉米在雨季收获的问题。
尽管这台机器外形庞大,干起活来却极为精细,经它收获的鲜食玉米破损率极低,与人工采收效果相近。目前,这台机器可用于收获水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等多个品种。
上海是国内较早种植鲜食玉米的地区,年种植面积4.5万亩左右。但采收环节主要依靠人工采摘,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种植面积大时容易错过最佳采摘期。特别是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在全市范围内试验推广适用鲜食玉米收获的机械迫在眉睫。
“鲜食玉米果穗幼嫩易损,机械化采收存在破损率高、可靠性低等问题,我国鲜食玉米采收机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上海天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应超介绍说,长期以来,鲜食玉米采收机仅欧美少数几家公司生产,且因其参照国外大型农场设计,存在体积庞大,地头转向不便,在泥泞地采收容易淤陷等问题,无法满足南方雨季采收需求。智能仿生型鲜食玉米采收机的问世,打破了国外同类机械的垄断地位,为鲜食玉米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将有力促进本地鲜食玉米生产节本增效。
“使用这款采收机收获鲜食玉米,能大大提高采收效率,每亩可减少人工成本约140元。”上海浦多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林丹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500多亩,每到采收季节,都会遇到用工难题。现在有了鲜食玉米采收机,每天作业面积可以达到80亩左右,相当于请了100个工人同时作业。“鲜食玉米从采摘到上市仅需2小时左右,保留鲜食玉米营养和最佳风味,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鲜食玉米在沪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们饮食结构等方面发挥作用。鲜食玉米生产已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新亮点。“通过开展先进的鲜食玉米采收机引进与应用,可以促进鲜食玉米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探索并完善鲜食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确保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除特别声明外,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